数字艺术

创建时间:  2025/08/11  李燕苹   浏览次数:   

课程名称: 数字艺术

英文名称: Digital Art

课程编号: KBK1700001

课程学分: 1

所属模块: 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

开课学院: 上海美术学院

课程负责人:钱小燕


课程简介:

《数字艺术》是面向全体本科生的通识课,打破传统艺术与技术的学科壁垒,以“科技赋能艺术、艺术驱动创新”为核心理念,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的数字时代创意人才。课程以人文艺术为经,以新工科技术为纬,通过AIGC生成艺术、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培养学生跨媒介创作能力,构建起“技术为笔、艺术为墨、产业为纸”的三维培养体系。同时强化数字伦理与批判性思维。

课程内容涵盖三大维度:一、技术基础与艺术创作。系统教授数字图文影音艺术、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结合AI生成艺术(AIGC)、数字人、智能体等前沿应用案例,解析算法如何重构艺术表达形式。实践环节包括数字图文影音艺术等产学研项目,完成从概念到产品的全流程创作。二、人文与新工科融合。通过《哪吒2》、《阿凡达》、《流浪地球》等的“文化传播+数字技术”案例,分析艺术如何赋能科技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探讨艺术、科技、文化的融合,强调商业逻辑与创意技术的密不可分。三、产业价值与未来前景。课程对接数字创意产业万亿级需求,覆盖游戏特效、影视工业化、沉浸式内容等赛道,分析其前景与钱景,探讨艺术创作和未来产业应用的无限可能。

通过“艺术×技术×商业”的立体训练,为数字创意产业输送创新引擎。选择这门课,就是选择站在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浪潮之巅,成为数字时代的达芬奇与图灵合体。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字艺术与技术的胜利,更是人类创造力在数字时代的璀璨绽放。


教师简介


钱小燕,讲师

研究方向: 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学术成果:拥有与机器人相关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版权)72个,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市级、企事业项目十多项,合著2部著作,在核心期刊及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项目:主持 2009年度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上海艺术市场史(已结项);主持2017年度横向项目便携式机器人方案设计(已结项);主持2018年度湖北省军民情项目《文化艺术产业应用研究》(已结项);主持2020年度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长三角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与文创产品设计;主持2020年度上海大学校级本科教材建设项目《中国设计与科技发展史》。



智岫古今——钱小燕数字艺术与技术作品展


上一条:双碳背景下的塑料替代品

下一条:数字时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