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它是一种教育理念,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不同知识、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等的融会贯通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人。

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看,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的范畴包含与国外通识教育相关的博雅教育、全人教育、自由教育、能力拓展训练,同时包含中国贯彻多年的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中国通识教育整合多样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赋予通识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既体现中国特色,又面向世界,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结合起来,把现代信息文明与中华优秀文化历史统一起来。

从通识教育的目的看,通识教育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大学精神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和正义,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并能“仰望星空”的人才。

上海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素养,特别是在当前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反思与批判、创新创业等能力,造就“锻炼思辨,明辨是非;涵养德性,广纳博识;研习古今,通达天下”的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