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实施通识教育必须有独立的课程体系,还要有课堂之外的教育渠道和管理模式。这样的理念与实践均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学科壁垒,培育人类学问与知识的共同基础,打开学生的思想视野,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为其日后在某一专业领域中做出创造性成果提供可能性。

目前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包括以下三大领域:

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科学类;应用科学类;科学、技术与社会类。

社会科学领域:法政类;社会、心理、人类、管理、信息、经济类。

人文学领域:艺术类;哲学、宗教类;人文、历史类。

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第一种理论是经典论。代表人物R.Hutchins(1899-1977)1930年年代起芝加哥大学提倡的经典教育最具代表性。经典论者认为在人类不断变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有一套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因此通识课程应以思考这些问题为中心。

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第二种理论是均衡论。二十世纪知识爆炸大学科系日趋分疏的背景下,强调知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整体中部分与部分之间是有机的而不是机械的。

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第三种理论是进步论。进步论者认为教育必须为受教育者解决问题,对他们生活有所助益,课程内容力求前瞻性,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而预作准备。

 

二、上海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上海大学大类招生本科生培养制度的实施,不仅是管理体制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等深层次的转变。通识教育的主导原则是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单纯的知识视域, 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素养,特别是在当前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反思与批判、创新创业等能力,造就“锻炼思辨,明辨是非;涵养德性,广纳博识;研习古今,通达天下”的高质量人才。


根据学校大类招生要求,学校凝练出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和理学工学三大通识课程领域。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起,我校在原有五个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新增“创新思维与创业教育”模块。新入学的本科生须根据各学院/专业在此三大领域的六个模块中规定的通识课程学分要求,选择相应模块中的课程,修满规定学分。






通识课程各模块侧重点如下:



三、上海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方案

2014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将原通识课调整为通选课,并遴选了首批核心通识课。2014级本科大类新生启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方案,即根据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在三大领域的六个模块中,选择相应的通选课与核心通识课,修满规定学分。

 

四、通识类课程的总体设计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求零基础。课程内容适合非该领域专业者修习;增强学生对于该领域概念、研究方法和技能与应用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批判分析的能力;重点不仅在于介绍各学科,更在于认识各学术领域对于定义问题、搜集材料、验证假设与表述结论的方法。

课程构建应符合以下原则:

1. 主体性(Student oriented):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使学生能够透过讨论、思辨、批判与比较,自我与自然世界、自我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 基本性(Fundamental):课程内容应包涵人类文明之基本要素。相对于工具性或休闲性课程而言,通识课程之内容应具有基本性是指课程应涉及人类最根本、最重要、最可或缺的元素。

3. 科普性(Popular science oriented):课程内容所探讨的问题深入浅出,可藉由问题的探讨而逐步提升专业知识,但宜预先假设学生已修读系统性专业知识。

4. 应用性(Application oriented):课程内容应使学生能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上,并能使学生有机会从各种角进一步发展自身兴趣。

5. 整合性(Integrative):课程内容应整合同角、领域或学科之知识,以启发学生的心智。并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主动寻找资,整合为有意义的知识。

 

五、学期制优化改革背景下通识课程的调整

为落实《上海大学关于学期制优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上大内〔202519 号)精神,经学校通识委员会研究决定,自2025级起,培养方案中不再设新生研讨课,通识课程学分进行整体调整,调整总原则如下:

§ 1学分、2学分的通识课程调整为1学分课程;

§ 3学分、4学分的通识课程调整为2学分课程;

§ 调整后每门核心通识课学分不低于2学分。

学校启动新一轮通识大纲修订工作,修订后的课程大纲将适用于2025级及以后学生,2024级及以前学生仍沿用之前修订的大纲。


六、通识课程库总览

 1. 2024级及以前学生可选课程库情况

2024级及以前学生目前可选通识课共计453门,其中通选课226门,核心通识课52门,新生研讨课175门(数据统计截至20257月),实际可选课情况以每学期开课情况为准。通识课各模块课程分布情况见下图所示:




  2. 2025级及以后学生可选课程库情况

2025级及以后学生目前可选通识课共计428门,其中通选课376门,核心通识课52门(数据统计截至20259月),实际可选课情况以每学期开课情况为准。通识课各模块课程分布情况见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