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当代中国

创建时间:  2025/07/11  李燕苹   浏览次数:   

课程名称:鲁迅与当代中国

课程所属模块: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

课程负责人:杨位俭

课程团队:唐小林、张高领、王玮旭


课程简介: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开辟了文学的新路,并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新文化和新文学建设。鲁迅由医入文,文学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坚信“国民性可以改造于将来”;他以独异反抗群愚,经铁屋呐喊,却彷徨于无地;凝视绝望之深渊,他以“无体之文”与“无物之阵”作韧性的缠斗。课程通过对鲁迅文学作品的深入研读,力求多方位揭示鲁迅对人性和民族文化的深刻洞察,探讨鲁迅文学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理解鲁迅精神的时代价值。


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手段和AI辅助,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互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不仅熟读现代文学经典,更能在思想方法上得到历练和升华,涵养“立人”自觉、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



主讲教师介绍:



   杨位俭,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现代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近年来聚焦于城乡文学/文化、“一战”与新文学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讲授课程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战”与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论文献研读等。







   唐小林,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晨光学者,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关注1940年代战时中国文学。


    主要讲授课程包括鲁迅与当代中国、中国现代文学、文学形式分析的方法、1940年代中国文学专题研究等。








   张高领,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近年来聚焦于农村知青文学、1980年代文学、汪曾祺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讲授课程有中国当代文学史,鲁迅与当代中国、汪曾祺精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等。







 王玮旭,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现代中文学刊》《当代文坛》《上海文化》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主要讲授课程包括鲁迅与当代中国、中国现代文学D(1)、中国现代文学D(2)、文学阐释与文化批评:方法与写作等。

上一条:文学经典与现代人生

下一条:世界设计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