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课程名称: 中国歌词文化 课程所属模块: 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 课程负责人:徐倩 课程简介: 《中国歌词文化》将歌词放在大文化背景视角下进行音乐学、文学、传播学和社会学层面的联合解读。课程选取中国各时期的经典歌词作品为主要分析案例,将其分成几大主题类型,并结合音乐本体知识、音乐史、歌词体裁特性、流派风格等内容一并构成本课程主线,并辅之一定创作技能方面的实践探索。旨在让学生通过歌词这个音乐文学的窗口,了解中国作为“歌曲大国”的世界文化地位,以及歌词文化在中国歌曲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作用,并具备初级创作能力。 本课程旨在系统梳理中国歌词的文化脉络与艺术特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认知,经典音乐作品的审美感知及跨领域综合鉴赏力。其中包括通过诗词意象体系等传统文化符号,聚焦歌词中蕴含的中国文明的精神密码与价值传承;通过梳理中国歌词与音乐形式的共生关系,掌握经典音乐形态探索及掌握歌词创作与音乐表达的互动规律;培养学生“文乐双轨”的审美视角,最终使学生形成以歌词为载体的文化解码能力,在全球化语境中树立文化主体意识,成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与现代歌词艺术的创作思考者。 课程在内容、教学方式、教法运用上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延展性。课程围绕从学科导向转为以需求为根本,让课程具有“发展性”理念,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重视课程的应用价值。并在课程中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在美育建设方面做出有效尝试。
学生作品展示: 填词作品:范泊远《银河恋爱论》 词曲原创作品: 王冕钰《蓝色音乐盒》 主讲教师介绍:
徐倩(千词):青年词作家,上海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九三学社上大委员,上海大学OMC原创音乐社艺术总监、总指导。 任中国音协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上海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上海流行音乐专委会理事,创作部副主任。 中国音协第十一届“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研班”学员,上海市“五一文化奖”获得者,作品多次在央视音乐频道滚动播出,代表作包括中国花博会主题歌《花开的声音》、IPBA世界律协会歌《We are together IPBA》、国安部监制广播剧《国安行动•尚宁的故事》主题歌《暗夜里的光》、SMG台庆电视剧《大好时光》同名主题歌、上海大学百年校庆主题歌《你的名字》等。 |